当前位置: 首页 申卡知识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修养?,延安协商还款律师函模板

栏目:申卡知识 作者:车抵贷日报 时间:2024-03-26 11:58:07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延安协商还款律师函模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延安协商还款律师函模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修养?yan字组词?如何看待张自忠将军以死明志,为国献身一事?历史上徐姓都出过哪些有名的人?延安什么时候通的动车?《红楼...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延安协商还款律师函模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延安协商还款律师函模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修养?
  2. yan字组词?
  3. 如何看待张自忠将军以死明志,为国献身一事?
  4. 历史上徐姓都出过哪些有名的人?
  5. 延安什么时候通的动车?
  6.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甄宝玉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修养?

文明道德,弘扬正气。行善积德,爱民如子;厚德载物,爱国敬业;尊老爱幼,礼义待客;行事端庄,做人城实;传承正气,勇于创新!都是文人墨客的修养及沉淀。反之,文化水平再高,行事不正,作恶多端,欺行霸市,吃里爬外,卖国求荣,贪污腐败,欺压良善,淫威作福!糟蹋文化之人,还有什么文化修养呢?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修养?,延安协商还款律师函模板

友友们大家说对吗?

文是知识累积,化是知识运用,修是循序渐进,养是能量习惯。

文化是时空的见证,因为文化需要时间空间的累积与运用;文化修养脱离不了时间的考验与空间的历练,考验棒喝着循序渐进,历练培养着能量习惯。

文化修养的维度高低取决于累积、运用、循序渐进、能量习惯……。一般文化修养通常是在客观常态平均值的时空内浮动,若超越则趋向高维度,若倒退则跌落低维度 。

至于如何把握文化与文化修养的维度不至于倒退跌落,看我个人对此问题的主观臆断与分段格式及标点符号,自觉能赶上一般文化修养已经算是不错了![呲牙][大笑]

文化分广义文化和侠义文化。

广义文化指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公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常说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等属于广义文化范畴。广义文化有些以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存在形态,有些则通过社会公众中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表现出来。广义文化的传承发展是以主流群体思维或行为方式的变化为标志的。

侠义文化是指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有知识、经验等意识产品的总和。侠义文化只以科学、文学、艺术等知识形态存在。侠义文化水平的高低是通过知识占有量的多少来衡量的。本条目所说的即是指侠义文化。

文化修养则是指一个群体或个人内在的文化素养以及由此外化出来的气质品质,是文化素质的正面释放。并不是所有文化水平高的人都有文化修养,只有文化水平高且释放正能量的人,表扬出来的气质品质才能称之为文化修养。

顺便说一句:从侠义文化的角度讲,有文化的人不见得有修养,但有修养的人一定有文化。

个人浅见,文化就是知识,知识是从社会劳动,社会实践中而来,是从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而来。而文化修养,是指人们在学习文化知识后对自身的行为、道德、言行、举止是否达了一定的境界。

回答

首先什么是文化?

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文化是什么:‘植根于内心,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不同的环境,就产生不一样的文化。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来源于人,也服务于人。

其次什么是修养?

所谓“修”,是汲取、学习,为的是打下知识体系的基础;“养”,是在修得知识基础上的提炼、打磨的一种升华。

修养:迷茫与痛苦之中,仍坚持窗明几净,仍能保持自我反省,仍能每天学习与进步,仍能保持对他人尊重,怀有亲善。

修养不仅是外表的礼貌,还应当是一个人拥有自信,获得他人尊重,坚持一生成为习惯,化为性格,最后利于不败的命运。

有知识,有金钱,有地位,不能等同于有修养。

yan字组词?

演——排演、拍演、湎演、漫演、妙演、路演、教演、加演、会演、潜演、传演、抽演、唱演、般演、饰演、蜕演、推演、宛演、展演、籀演、滋演、重演、演诵、合演、涵演、幻演、光演、公演、反演、递演、表演、编演、扮演、搬演、八演、缫演、上演、装演、试演、述演、舒演、首演、谈演、通演、演展、演溢、演映、演肄、演撰、演奏

1、宴安酖毒: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同“宴安鸩毒”。

2、烟波钓徒: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钓:钓鱼。旧指隐逸于渔的人。

3、言不达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亦作“言不逮意”。

4、掩鼻而过: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烟:烟花,烟火,烟味,烟雨蒙蒙

艳:艳丽,娇艳欲滴

言:言论,言语,言辞,言之凿凿

颜:颜色,颜值,颜控,红颜,颜料

眼:眼镜,眼睛,眼角,眼瞎,眼光,眼神,眼线,眼部,眉开眼笑

演:演员,演戏,演唱,主演,助演

验:验证,验血,验货,实验,检验

严:严重,严厉,严苛,严酷,严格

延:延长,延迟,延期,延时,延安

如何看待张自忠将军以死明志,为国献身一事?

杀死张自忠将军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的爱国者!

七七事变前,华北周围的局势逐渐恶化,已经占领东北的日本还想继续南下,以逼迫国民政府承认自己对东北的合法占有。当时国民政府只留了29军来控制北平周围的局势。由于当时国力对比悬殊,战争准备不充分,为了能尽量推后战争,为战争准备赢得时间,国民政府指示29军不要与日军发生冲突,能周旋尽量周旋,能拖延尽量拖延。

作为29军38师师长的张自忠,先后还担任天津和北平的市长,不得已只能和日军周旋,期间还做了一些“卖国行为”,尤其是建立“非军事缓冲区”,让对日本仇恨至极的爱国青年彻底爆发,从此,大家就给张将军扣上了汉奸的帽子。

喜欢给同胞扣汉奸帽子是某些国人的爱好,而正是这帽子害死了张将军。从此,人们提到张将军便大骂汉奸,甚至出现了有学生想围殴将军的景象。也就是这以后,张将军就抱定了必死之决心,每战,必亲冒矢石,身先士卒,但骂他的声音仍然是愈演愈烈。

1940年,日军调集重兵围攻襄樊,将军在已经取得胜利回到安全地区时,作为集团军司令,仍然执意要求继续渡河作战,部下苦劝不听,没有人知道,此时的将军,一心只想通过战死沙场来为自己正名。

最终,将军宁死不屈,战死沙场,日军得知他是张自忠时,为其立碑,甚至在国军敢死队来抢尸体时,主动放弃飞机轰炸。

张将军遍体鳞伤,灵柩过宜昌时,十万军民相送,日军飞机在天空三次飞过,无一人慌乱躲避。

灵柩到达陪都重庆时,蒋亲自迎灵,抚棺大恸。

张将军完全可以不死,而且相对于死,他活着的作用更大,更能为国家、民族竭尽所能,然而,汉奸的帽子压死了将军。

张将军用死证明了自己的赤心报国,而杀死他的,就是那些只会喊口号的正义爱国青年!

图片是张自忠将军和夫人李敏慧,我爬楼看了看,很多人在回答中都介绍了张将军的英勇杀敌,所以这里,我想关注下英雄背后的故事,同时说说张将军和夫人的事迹。

张自忠曾经被污为汉奸,受尽辱骂,却在1940年与日军会战时战死疆场,战前他这样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

他几年未见面的夫人,一个没文化的妇女,听到噩耗后七天七夜不吃不喝,自尽而亡,她的话平实却让人落泪:张自忠为国家战死疆场,我不难过。我虽然是一个妇女,也应当有份。

新中国成立后,张自忠被追认革命烈士;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他被列在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

他的抗日功劳就没异议了吧。

一,父母之命结婚,却情投意合。

张自忠浓眉大眼,长相魁梧,沈梦说张将军的这张面孔,好像天生就要到人间来扛大梁,唱正气歌的!这句话形容很到位。

1907年,还在读书的16岁的张自忠就结婚了,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夫人是邻村长他一岁的李敏慧,李敏慧虽然来自一个乡绅之家,可是她的父亲坚信女子无才便是德,没有送她进过私塾或者新式学堂,但是这些并没有影响两个人的恩爱。

张自忠没有嫌弃李敏慧,还经常给她讲关云长,秦叔宝等历史英雄人物,李敏慧听得热泪盈眶,就更支持张自忠做事了,她认定自己的先生也是干大事之人。

李敏慧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张自忠安心继续读书,天津北洋法政学堂毕业后,加入同盟会,英勇善战,深得冯玉祥的赏识,一步步从中尉做到了师长。

二,李敏慧从军,张自忠被骂为汉奸。

张自忠和李敏慧在新婚之夜才第一次见面,可是感情却很好,张自忠也没有纳妾。

他们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生第二个儿子张廉静的时候,李敏慧很执拗地要求从军,张自忠同意了,不过张夫人十分贤慧,也深明大义,从来没有拖过张将军的后腿。

1937年,“七七事变”时,张自忠任第29军38师师长,奉军长宋哲元之命留守北平与敌周旋,掩护第29军撤离,北平沦陷后,他化妆逃回了南京。

不过张自忠逃离后,舆论哗然,他成了无数人唾弃的汉奸,骂他是“张逆自忠”。

据说李敏慧还气得不给张自忠开门,不让孩子叫父亲,当然,这些都是气头上的事情。她还是了解自己先生的,气过之后,还是选择继续支持先生做大事。

从这件事情,也能看出张夫人的深明大义。

中日开战后,战事越来越激烈,李敏慧也不能继续从军了,她带着孩子搬迁到天津英租界。

张自忠顶着汉奸的头衔,冲在了抗战前线。

1937年9月,张自忠抽时间来了天津,把所有的积蓄和值钱的物品都给了李敏慧,让她要给女儿和侄女准备好嫁妆。其实这个时候,张将军应该就有了为民族战死的决心。

李敏慧再也没有见过张自忠,她在家苦苦等,等到的却是张将军的死讯。

1938年3月,张自忠带领59军血战七昼夜,重创日军号称"铁军"的板垣师团,取得临沂大捷,保证了台儿庄大捷。

1939年5月,张自忠带领部下歼灭日军辎重部队,取得随枣会战的胜利。

1939年12月,张自忠带领三十八师从正面进攻日军,歼灭日军13师团103旅团。

三,张自忠战死,李敏慧为夫殉情。

1940年5月,日军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张自忠没有畏战,直接率部下东渡襄河,和日军正面激战,他这样说: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率部下和日军激战了几天几夜,打到弹尽粮绝,身边的人一个个倒下,还不投降和日军拼刺刀,最后战死,日军也被他折服了,用棺材埋葬了他。

第38师和第179师官兵连夜抢回了张自忠的尸体,运回重庆梅花山,以国葬之礼安葬。

张自忠战死后,李敏慧悲痛不已,七天七夜不吃不喝,为夫殉情......

一个殉国,一个殉夫,感天动地。

我是木鱼,小女子一枚,却痴迷于近现代史的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有你。

说到张自忠将军,人们都知道他是为国捐躯的抗日名将,也是二战盟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按说以他当时集团军总司令的职务,完全没有必要和普通战士一样冲锋陷阵战死沙场,可他却身先士卒,置自身于险境,最终以身殉国。

当时国内有张将军以死明志的说法。只因1937年4月,他曾率冀察旅行团出访日本。又在七七事变爆发后,听从国民政府不抵抗之命令,放日军进入北平,还继续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及北平市长等职留守北平,落下抗战第一位汉奸的骂名。

这两件事使民间对张自忠产生了极大误解,连上海的抗战民主人士都纷纷联名致电国民政府,要求将他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于是在张自忠在枣宜战役战死后,人们纷纷将他的死,理解为其洗刷半生汉奸骂名的壮举,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张自忠)

一、汉奸骂名相随半生。

1933年时,二十九军在宋哲元率领下,在长城抗战中取得喜峰口和罗文峪两次胜利,张自忠也参与其中。但1935年日本通过“何梅协定”,将河北、察哈尔和平津大半主权据为己有,国民政府在华北难以立足。

等到二十九军入驻冀察平津之后,日本人知道这支曾属于冯玉祥的西北军,和南京国民政府貌合神离。所以软硬兼施,一边在军事上挑起事端,一边邀请冀察当局派员访日。意图把这支队伍拉离中央政府,实现华北独立,成立第二个伪满洲国。

在这种形势下,二十九军成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以处理对日关系。虽然名义上仍隶属于国民政府,但拥有高度自治权,这种类似分裂的行径自然招致国民反对,为此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一二·九学生运动”,矛头所指,就是代理委会员委员长张自忠。

1937年4月,在宋哲元指派下,张自忠率团出访日本,根据史学家李云汉的研究,此次出访,张将军并没有做出任何有失体面和职守的行为。

“七·七事变”后,日军向平津大举进攻,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奋起反击。但对与日寇和平相处抱有幻想的张自忠却表示反对,认为尚有和平解决的可能,对日反击是愚蠢的,还命令所部三十八师按兵不动。此举彻底坐实了他的汉奸骂名,此后半生遭到国人谴责。

(宋哲元)

二、备受屈辱枕戈待旦。

随着佟麟阁、赵登禹殉国后,宋哲元决定率部队撤退到保定,留下张自忠和日本人周旋。临行前,张自忠对秦德纯说,你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是要背上汉奸骂名了。

虽然张自忠表示,自己留在被日本占领的北平,只是仍然想和平解决中日争端,避免日军伤民扰民,至于个人名誉并不计较。但是“汉奸”的帽子和大量鄙夷唾弃随之铺天盖地,诸如《自以为忠》《张邦昌之后》等大字标题新闻纷纷跃然纸上,让他十分压抑和委屈。

在上任北平市长仅8天,清醒认识到日本侵华野心后,张自忠不再对和平抱有幻想,当即辞去所有职务,转而南下南京。可口诛笔伐仍有增无减,这时他发现自己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在途中他遇到早年的老部下,第二十九师师李汉章。结果李不仅没有以礼相待,还讥讽地说:我以前见你尽读圣贤书,你都学了些什么呀。

当途经济南时,韩复榘态度也极其冷淡,不仅没有派人迎接,还扯着嗓门说:他当他的汉奸,我救我的国,道不同不足与谋。

在火车停靠徐州站时,更是有多名青年学生挤在车厢旁,要求上车搜查“汉奸”张自忠。

到南京后,虽然冯玉祥、李宗仁为他担保,多名老部下替他请命,但蒋中正面对舆论压力,不敢让他回军营参战,而是在军部安排了一个闲职。他只得困处南京,度日如年。

(枣宜战役)

三、视死如归以身殉国。

当年12月7日,在同僚的帮助下,张自忠终于披挂上阵,代理河南道口李源屯59军军长,在欢迎宴会上,他扔下一句话:此次回来,就是要去死的。

可见,在他心中,已抱定以身殉国的决心。

1938年2月,张自忠率军向南开进,两个月内取得三场战役胜利。从1938年到次年4月,又在4次小规模战役中,歼灭日军4000余人,他开始得到日军尊敬,被冠以“活关公”的称号。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军人战死,毫无其他办法。相信如人人抱此决心,国家及五千年之民族,决不致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死之决心决不改变,愿与诸弟共勉。”

这是张将军当年写给部下的绝笔信。

东渡襄河后,张自忠继续奋勇进攻,日军以优势兵力对其部展开围攻。在其部下几乎被全歼的最后关头,他率领亲随亲自迎战,坚决不退,最后身中七弹。为不被日军俘获,拔佩剑自戕,壮烈殉国,时年仅49岁。

战斗结束后,日军找到他的尸体后,先是发出了胜利的欢呼,但立刻化为鸦雀无声的肃穆。师团长村上启作下令军医将其遗体清洗干净,收殓入棺葬于陈家祠堂后的山坡上。

可以看出,张自忠将军本不会死,但是国人的谴责、同僚的讥讽,让他对于汉奸的骂名不堪其辱。他并没有拿国民政府早期的不抵抗政策作挡箭牌,而是在抗日战争全面开打后,抱定决心:杀身成仁,舍身报国。

(参考资料:《张自忠传论》等)

张自忠,著名抗日将领,于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壮烈殉国。应该说张自忠最后死于抗日前线和卢沟桥事变后他被指责为“汉奸”的经历很有关系,张自忠将军是在以死明志,为国献身。

张自忠是原西北军冯玉祥麾下悍将,曾打败过蒋介石嫡系教导第2师。1931年中原大战冯玉祥失败下野,西北军被拆分,张自忠、宋哲元等西北军残部整编为第二十九军。

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这是张自忠有生以来第一次同日军交战。第二十九军不愧悍勇之名,在喜峰口一线血战日军铃木、服部旅团,歼敌五千,日军连遭败绩狼狈撤退,这是中国自"九一八"以来的首次大捷,宋哲元、张自忠等人名扬天下。

1936年冬平津地区出现权力真空,面对日本人的威胁二十九军入驻平津地区。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前二十九军已经扩军达十万之众,可惜一方面日本人的和平假象迷惑了张自忠等人,另一方面军阀思想作祟怕被蒋介石抢了地盘。因此当时二十九军一直寄希望于外交解决,在日本人进攻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张自忠等人虽然率军奋勇抗敌,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更是壮烈殉国,可惜已经无力回天。

为了掩护二十九军撤退,给部队争取时间,张自忠留在北京和日本人周旋。在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后张自忠不得不启用了大批亲日派以敷衍日本人,引起中国举国声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文章,痛斥张自忠张的“卖国变节”行为,张自忠被认为是“华北特号汉奸”,报纸上一律称他“张逆自忠”。

1938年张自忠被任命为五十九军军长,返回部队的时候他对部众宣示:“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战死的地方。”应该说在当时张自忠将军就已经存了以死明志的念头。从1938年至1940年张自忠率军先后参加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等,张自忠每战必身先士卒,战功卓著,威震日军,因功升任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1940年5月日军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张自忠以集团军总司令之尊亲赴一线战场血战九天,最后被日军围困于南瓜店。张自忠不愿突围逃生,力战而死,死前嘱咐身边将士:“我今天战死,自问对国家对领袖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

我看很多答主说张自忠将军是被国人流言蜚语逼死的,并且认为是给张自忠将军“扣帽子”。


这一点我不能同意,张自忠将军为国献身自然是忠烈千秋,但是不可否认在抗战爆发初期,张自忠将军本人没有洞察日本侵华的野心和决心,还寄希望在蒋介石与日本人之间左右逢源,希望用对日妥协换取二十九军的地位也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他在抗战初期一些言行被国人骂为“汉奸”,并不是污蔑,而是确实张将军当时想错了,做错了。

首先,抗战爆发前,国家观念在很多军人心目中是让位于团体观念的,不少军人忠于的是“团体”,而非国家。

在抗战爆发前想利用日本势力牵制蒋介石,甚至依靠日本势力打倒蒋介石的又何止一个张自忠。

早在“一·二八”抗战时,国民党反蒋介石的西南派大将邓泽如就派人秘密前往日本驻广东总领事馆,向日方通报了西南派关于“广东独立”的计划,想以此获得日本方面支持。

1934年蒋介石派清华大学教授蒋廷黻访问莫斯科,实际是想寻求苏联支持蒋介石抗日,结果胡汉民在广东就向日军情报官透露:蒋介石已同苏联合作。他还建议日本对此多作宣传,还提醒日方,当心蒋介石与苏联、英美势力合流反日。

1936年粤系陈济棠和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打着“抗日”招牌反蒋,其实私底下都半公开表示自己此举得到了日方的默许,白崇禧说就曾半公开说过:“基于过去几年日本方面曾与我们有过联系,我们此次举事,相信他们一定会同情和支持我们的。”;与此同时,李宗仁公开发表“焦土抗战论”,攻击蒋介石“不作为”,并声称全国必须“焦土抗战”。

当时粤系将领普遍不愿意暗中联络日本反蒋,士气不高,白崇禧还给粤系将领将领打气“至于友邦(指日本)方面,我们可再派人去联络。”

而湘系军阀何键也曾在九一八事变后,一再向日本举报蒋介石准备联苏抗日;日本驻汉口总领事向广田外相发出的绝密电报“长沙致本官并转大臣电:17日何键派顾问唐炳初向本官转告以下消息:陈果夫最近在绝密状态下抵达莫斯科,现在正暗中策划中苏合作。综合本人(何键)所获各方情报,陈果夫的使命具有下述重大性质,随形势发展,将来必给中日两国带来恶果,故以个人名义通报之……”

因此,当长城抗战后,原来隶属于西北军系统的二十九军意外获得华北地盘后,二十九军这个军官团体想利用日本与蒋介石左右逢源,保存“团体”势力是可以理解的。

宋哲元留用的原东北军将领,天津保安司令刘家鸾在回忆录中,就曾谈到这一点:“日寇乃将求诸于学忠而不得的‘华北独立’转而求诸宋,宋哲元则想乘机在华北打开一个局面,甚至实现‘南蒋北宋’。萧振瀛建议鲍文樾调二十九军拱卫北平的作法,是全部计划的头一着棋,目的在于造成既成事实。蒋发表宋为平津卫戍司令,亦系不得已而为之。”

而当时二十九军高层比较信任的一名德国籍的日本医生在自己回忆录里还记载了二十九军高层劝宋哲元联日的事情,“萧振瀛复逞其满腹‘三国水浒征东征西’之知识,力劝宋(哲元)学刘备借赵云故事,挟日本以自重,再进而席卷中原。”

而宋哲元以下的二十九军高层,也对日本对华野心认识不深,还认为“只要大权能归我们所有,地方上的小利即或为日方稍微染指,为顾全大局计,亦未尝不可”。

宋哲元将军以下二十九军高层对日这种态度,当然不可能不影响到张自忠将军。

宋哲元将军

事实上在七七事变爆发前夕,从张自忠将军、宋哲元将军表现看,当时确实对日本野心认识不深,也确实存着息事宁人,保全二十九军这个“团体”的心思。

当时宋哲元派去去日军谈判的就是张自忠将军。

通过谈判,张自忠代表二十九军与宋哲元将军与日方代表松井等人草签了《卢沟桥事件现地协定》,答应了日方要求二十九军道歉;处分责任者;37师撤出卢沟桥,改由保安队维持治安;取缔抗日团体等要求。而当日本方面变本加厉要求宋哲元“谢罪”时,又是张自忠代表宋哲元答应了日方要求由宋哲元亲自出面道歉的要求。

而当七七事变正式爆发后,张自忠将军依然在代表宋哲元将军与二十九军和日本在谈判,完全无视蒋介石的命令。到7月19日,依据7月11日在天津订立的条件,张自忠、张允荣等二十九军代表与日方代表桥本群,终于达成了协议,其核心内容是:“彻底弹压the Communist Party的策动;对双方合作不适宜的职员,冀察方面主动予以罢免;在冀察范围内,对其它各方面设置的机关中有排日色彩的职员予以取缔;撤去在冀察的蓝衣社等排日团体;取缔排日言论及排日的宣传机关、以及学生、群众的排日运动;取缔冀察所属各部队、各学校的排日教育及排日运动;撤去在北平城内的37师,由冀察主动实行之。”这个文件,史称“香月细目”。

而之后日军更加得寸进尺,不断提出更多的要求,最后提出用张自忠取代宋哲元。

按照宋哲元事后回忆:“如此巨变,非所预料,本正与日方谈判中,潘毓桂、齐协民二贼忽然变脸恫吓,云日寇松井令其等转告,由张自忠代余,可了此局,我斥之。”“不料下午三点荩忱(张自忠字)突然来平至余处,威胁要我离开,他有办法。余与绍文遂即出走,家人均未得携带一同离平。幸仰之归拢部队南下。”叹曰:“荩忱何至如是”。

这一叙述还得到了宋哲元长女宋景昭、秦德纯之侄秦寄云、宋哲元好友齐协民的目睹以及何基沣、张克侠等人的回忆文章的佐证。

而张自忠将军自述中也谈到了日本要求张自忠取代宋哲元这一件事“日本认为军队不听宋命令,故要余代之。”

另外,蒋介石方面的参谋次长熊斌在7月26日汇报了29军的情况,他对29军内部是这么描述的:“张自忠自赴日本已还,似害有二种病,即因日人给以许多新式武器之参观,以致畏日。因日人对其优待而亲日,但廿九军将领一致主张,则张亦不至独持异议。”

从种种迹象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张自忠将军在七七事变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察觉到日本侵华的野心和决心,犯了九一八事变时和张学良一样的错误,试图以“对日妥协”来换取二十九军这个军人团体继续执政华北。

然而,张自忠将军比张学良将军幸运在于,张自忠将军有机会用实际行动证明,当时他只是被蒙蔽,是一念之差,而不是汪精卫那样的投降派。

历史上徐姓都出过哪些有名的人?

徐姓,源自嬴姓。在司马迁《史记·秦本纪》中记载: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其生两子,一曰大廉。二曰若木。夏启继位以后,念伯益之功,封其次子若木于徐国,后代以国为姓,即为徐姓。

下面,妙缘列举部分徐姓的历史名人。

徐福:秦朝方士,鬼谷子关门弟子。

徐伯:西汉水利专家。

徐擀:魏文学家,建安七子。

徐盛:三国时吴国名将。

徐晃:三国时魏国名将。

徐庶:三国时谋士。

徐茂公:唐开国功臣。

徐徽言:宋抗金名将。

徐达:明朝开国功臣。

徐霞客:明地理学家。

徐光启:明科学家。

徐世昌:北洋水师官吏。

徐向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

徐志摩:现代诗人。

妙缘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补充……

给大家介绍几位近代徐姓名人吧!

1,徐悲鸿。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男,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1917年任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最高学府先后成就了画坛大师徐悲鸿和北大书法史两巨匠沈尹默李志敏等。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2,徐世昌。

徐世昌(1855年-1939年6月6日),男,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东海、涛斋,晚号水竹村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直隶(今河北)天津人。1855年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府(今卫辉市)府城曹营街寓所,祖籍浙江省宁波府鄞县。

徐世昌幼年丧父,母教甚严。虽家境贫困,典当以延师教子,并自督课,且重德育。同治十年(1871年),徐世昌十六岁时开始课人兼自学,以经营薪米;十七岁因善书小楷,随叔祖父充任县衙文案;十八岁为某知府治函札兼会计,以文会友;二十四岁为准宁县知事治理文牍,遇袁世凯。当时徐世昌无钱赴应天府应乡试,袁世凯即赠银百两以为川资,使徐世昌得已成行,并中举。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进士,先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五年(1889年)授编修。

3,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山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4,徐特立。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他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著作大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中。党中央曾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

5,徐向前。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字子敬,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徐向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

介绍3位徐姓名人与读者朋友分享。

徐深吉(1910—2000),湖北省红安县人,1931年1月入党,开国中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4军交通队排长、第11师31团连长,红25军第73师217团营长、218团团长,红军大学军事主任兼教育长,红31军第91师师长等职。

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黄安、苏家埠等战役和西征;参加过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斗争和山城堡战役等。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第129师771团团长,新编4旅旅长兼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抗大第六分校校长等职。参加了过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参加创建冀南根据地的斗争和磁武涉林等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副校长兼冀南军区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军委空军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0年8月8日在北京逝世。

徐立清(1910—1983),安徽省金寨县人,1930年入党,开国中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4军11师组织科科长,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政委等职,参加过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第129师组织股股长、组织部部长,冀南东进纵队政委兼第5支队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旅政委等职。参加过冀南区反“扫荡”等战役战斗,保卫陕甘宁边区做出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政委,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副政委,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政委等职。

参加过延安保卫战、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蟠龙战役、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和解放西安、兰州等重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一野战军1兵团政委,总干部管理部(后改为总干部部)副部长,济南军区政委,成都军区第一政委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3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徐斌洲(1912—1996),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高桥区徐家畈村人,1929年10月入党,开国中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9军27师第80团政委等职。参加过黄安、商潢、潢光等进攻战役和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参加过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仪南、营渠、宣达、广昭、嘉陵江等战役;长征到陕北后,参加过山城堡战役。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政委,渤海军区第四军分区政委,山东军区第7师政委等职。参加过清河区1943年反“扫荡”作战、山东1945年春夏季攻势作战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野战军第43军128师政委,第四野战军第49军政委等职。参加过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和辽沈、平津、宜沙、衡宝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志愿军第39军政委,军事学院干部管理部部长、副政委,第八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96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

徐姓的开国将帅还有徐向前、徐海东、徐深吉、徐斌、徐文烈、徐光华、徐体山、徐其孝、徐其海、徐国夫、徐国贤、徐国珍、徐绍华、徐德操等。

1.徐晃,字公明,三国时期曹魏大将。

2.徐盛,三国时期吴国大将,江表虎臣之一。

3.徐庶,三国时期著名谋士,与诸葛亮交好,先是辅佐刘备,后来被骗至曹营,但是一言不发啊!

4.徐茂公,也就是李勣,唐代开国元勋,被封为英国公。凌烟阁名臣之一。

5.徐敬业,徐茂公之孙,曾经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被杀。

6.徐温,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权臣。

7.徐达,明初年开国元勋,第一功臣,击退北元势力。

8.徐文长,也就是徐渭,明代大才子。

9.徐阶,明代嘉靖和隆庆年间首辅,曾经在搬倒严嵩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10.徐霞客,明代大旅行家,著有《徐霞客游记》。

11.徐光启,明代晚期大科学家,官员。

12.徐祯卿,明代人,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合称为吴中四大才子。

13.徐世昌,民国大总统,以文治总统闻名。

14.徐树铮,民国时期皖系军阀,是段祺瑞心腹爱将,有合肥魂、小扇子军师之称,后来被仇家杀害。

15.徐志摩,民国诗人。与陆小曼有争议之恋。

16.徐悲鸿,著名画家,善于画马。

17.徐迟,著名作家,报告文学大拿。

18.徐有贞,明代奸佞,与人联合搞了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并力劝皇帝冤杀忠臣于谦。

19.徐向前,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共和国开国元帅。(如图)

20.徐海东,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共和国开国大将。

21.徐立清,共和国开国中将,曾经为首次授衔工作立下大功。



说起这徐姓啊,可是历史悠久,第一个姓徐的人是夏朝的徐若木,这名儿可真好听。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徐姓历代名人685名,占总名人数的1.51%,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位;徐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77%,排在第八位;徐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2.15%,排在第八位;徐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2.22%,排在第九位。

徐家英才这么多,下面就来一个一个说

徐光

徐光字季武,顿丘人,西汉年间石勒记室参军。迁中书令,领秘书监,石勒命其与宗历,傅畅等撰《上党国志》﹑《起居注》﹑《赵书》。他曾辅佐石勒建功立业,鹿死谁手的故事就来自他与石勒的谈话。石勒死后,他被石勒之侄石虎杀死。

徐庶

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徐庶先生身上的故事,最为人知的也就是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由来

徐陵


字孝穆,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撰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

徐达

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徐尊明

徐遵明(475~529),字子判,华阴(今陕西渭南)人。北魏儒家学者,经学家,南北朝时期"北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徐遵明从小好学,从十七岁开始,四处求学。

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新月诗社成员 。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主张现实主义,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徐文达

徐文达(1825-1890),安徽南陵人,清光绪年间任两淮盐运使、福建按察使护、护理漕运总督。于咸丰年间为镇压天平天国起义提供后勤保障,曾国藩曾惊喜慰问,赞赏徐文达“冒险出奇”。光绪年间在赈灾养民方面有突出功绩。对南陵县福利事业和名胜古迹的建设提供了大力资助。

延安什么时候通的动车?

从省发改委传来消息,西安至延安动车7月1日开行。

据了解,2011年,包西铁路建成运营,我省把开行西安至延安动车组列入重点工作。但有关部门就西延动车开

行提出:有关新线设备质量不稳定、电气化设备外部电源可靠性不足、线路设备未经受雨季考验、沿线人畜上道频发、部分公路上跨立交未装安全防抛网等影响动车组开行的问题,西延动车暂未开行。

目前包西铁路开通运营一年多,线路质量和设备技术条件已基本稳定,具备开行条件。4月13日,省政府向铁道部发出“关于商请开行西安至延安动车组列车的函”。

记者昨日从铁路部门了解到,目前客运、机务等部门正在积极准备,7月1日西延动车有望开行。据省发改委消息,今年我省计划完成铁路建设投资120亿元,截至4月底在建铁路项目实际完成投资32亿元。

开行间隔——此前西延动车开行有两种说法,一是每天一趟,二是隔天一趟。从目前形势来看,每天一趟可能性较大。

经停站点——西安与延安之间距离不远,中间没有较大交通中转站点,一站到达的可能性较大。

开行日期——目前已确定7月1日前开通。运行时间——约为2小时10分-2小时20分。西安至延安铁路距离326公里,结合铁道部规定,以及西安至延安间线路情况一般,西延动车开行初期运行速度在每小时130-160公里之间,按此估算,动车运行时间在2小时10分-2小时20分之间。

票价——二等座票价应在100元

西安至延安的距离约是西安至宝鸡距离的两倍,目前西宝动车二等座票价为47元(西宝动车执行折扣价,折前为50元),西延动车运行速度与西宝动车相仿。按此估算,西延动车二等座票价应在100元左右。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甄宝玉有什么关系?

谢悟空邀。

这个问题,曾经想过,终因学识微鄙而无果。如今被问起,说一点愚见。希望得到大家指正。

就从文本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里面推敲起吧。

贾宝玉的原身是什么?女娲炼石补天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独剩下这一块丢弃在青峰梗下。不料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自通,自来自去,见众石皆可补天,唯有自己一无是处,所以自哀自怨,日夜哀叹。

嗟叹之际,巧遇一僧一道来至峰下,愿带它去历劫,石兄感恩不尽。

而贾宝玉出世时,口内含着一块美玉,无疑就是石兄本尊不错了。

那么甄宝玉又是谁呢?

文本第一回里面亦有交代:.....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食,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遇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所以下凡报灌溉之恩。又言无甘露以回报,故只能以泪相还。

这段明确交代了神瑛侍者和绛珠草的来历。

在文本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雨兴演说荣国府)里面,贾雨村自己说过他曾作个甄宝玉的老师,后因甄宝玉的祖母溺爱无法管教,辞职出来了。

接下来又作了黛玉的老师。

作者设计这一笔?我们都知道(红楼梦)的作者绝无虚笔,亦无赘言,那么他如何要设计这一笔呢?

为什么不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是贾雨村的学生,而是甄宝玉和林黛玉才是呢?

这是不是一种暗示?即:甄宝玉即真宝玉,真宝玉才是神瑛侍者。而贾宝玉就是那块石头,不是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的那个神瑛侍者。

那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可不可以说,从林黛玉进贾府遇见了与真正的神瑛侍者长得一模一样的宝玉时,她就认错了人。

所以黛玉的一生,是从遇见贾宝玉那一天就错了。

就注定要流泪,要错付。

所以,文本内说:“喜乐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

那么文本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我觉得应该是多重意思。

一:

贾宝玉是石胎,而神瑛侍者是仙魂,黛玉则是零草。

石草本非同类,注定是一场悲剧。

二,贾宝玉和甄宝玉其实是一个人的两面。贾宝玉是补天之石却无补天之机遇,暗示作者一生怀大才而不遇,又或者有大志未得伸展。

是甄宝玉最后竟能奋进仕途,成了贾宝玉嘴里的那种“禄蠹”,这是否是人心在现实的社会重压后的一种屈从和讥讽呢?

斯人已去,空余书本与人作千古论谈……

我是书魂,坚持原创。欢迎各位朋友们指正。

贾宝玉、甄宝玉,亦假亦真。其实,贾宝玉这样的日子,纵使是天王老子也想过。曹雪芹只是用贾宝玉做一个假托来描述贾府的繁荣和无法与外人道的真情。甄宝玉,与贾宝玉一样的性情,但最后也是流入世俗的洪流,攻科举、谋取功名。每个人大致在青春年少时,有些怪诞和叛逆,可大致过了青春期就会归入世俗洪流。其实,甄宝玉或许才是真正人物的出处,红楼梦或许只是甄宝玉的年少轻狂的经历,曹雪芹不好写的过于明白露骨,借托贾宝玉来描述。后来也写到,甄宝玉最后也和世人无异了。


个人认为红楼梦是以甄宝玉为原型,借此融入了宫廷、官场、民间好多事,因为太写实,所以不为当权者所容。

乾隆看红楼梦后说过,此盖为明珠之家事所作也。明珠是康熙皇帝手下的大臣,而其中的贾宝玉的原型应该就是明珠的儿子、著名的词人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字容若,生于1654年,与康熙同岁。他的父亲明珠,辩若悬河,兼通汉满语言文字,在平定三藩之中因赞襄军政之力为康熙皇帝所赏识,后位至大学士。但明珠其人,操守很是一般,他的家里可谓是金玉山积,正是一幅连府通街的世家气象。贾府繁华程度的描述也多参考这里。

纳兰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关系特别好,当年都是康熙皇帝的侍卫。曹寅比纳兰容若小四岁。曹寅的母亲孙氏为康熙的保姆。少年时期曹寅与纳兰容若都曾为康熙的伴读,后同为康熙侍卫。康熙十七年,开博学鸿词科时,来京的大批明末遗老,对纳兰容若与曹寅两个青年都是倍加欣赏,与这两个人都成为诗词唱和上的忘年交。纳兰容若年纪轻轻就撒手西去,因为曹家与纳兰家关系好,所以曹雪芹就有很多渠道了解到更多。

某种程度上,贾宝玉就是甄宝玉,甄宝玉也是贾宝玉。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红楼梦》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段话可以这么理解,贾作甄时甄亦贾,甄贾宝玉,说有便有,说无便无。

贾宝玉和甄宝玉就像孙悟空和六耳猕猴一样,互为影像,互为对照。

贾宝玉

甄宝玉和贾宝玉的性情、容貌极为相似。

冷子兴在说到甄宝玉的时候说:

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甲戌侧批: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蒙侧批: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

从脂砚斋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甄宝玉就是贾宝玉的影子,两个人根本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故而,两家不仅是世交,其实发生的故事也是极为相似的。

就好像一个人照镜子一样,其实镜子里的那个,也还是你。

五十六回中,甄家仆人一见贾宝玉,就差点儿认成了自家的。

四人一见,忙起身笑道:“唬了我们一跳。若是我们不进府来,倘若别处遇见,还只道我们的宝玉后赶着也进了京了呢。”……四人笑道:“如今看来,模样是一样。据老太太说,淘气也一样。我们看来,这位哥儿性情却比我们的好些。”贾母忙问:“怎见得?”四人笑道:“方才我们拉哥儿的手说话便知。我们那一个只说我们糊涂,慢说拉手,他的东西我们略动一动也不依。所使唤的人都是女孩子们。”四人未说完,李纨姊妹等禁不住都失声笑出来。贾母也笑道:“我们这会子也打发人去见了你们宝玉,若拉他的手,他也自然勉强忍耐一时。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

不久贾宝玉和甄宝玉在梦中相见,两人的情形几乎一模一样,而且当贾宝玉醒来之后,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影子。

袭人笑道:“那是你梦迷了。你揉眼细瞧,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

这就可见,甄宝玉和贾宝玉根本是一回事。只是在作者不便说出贾宝玉的时候,借助甄宝玉暗示读者,其实二人根本别无分别。

贾宝玉

第十八回,贾元春回家省亲的时候,点了四出戏,其中有一出就是《仙缘》。而脂砚斋在后面的批语是:【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邯郸梦》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最后一梦,《邯郸梦》讲的是穷困潦倒的卢生在旅店遇到吕洞宾后,吕洞宾赠他一个枕头,然后他睡了一会儿,梦到自己做了宰相,娇妻美妾。正在梦做得好的时候醒来,发现店家的黄粱还没有煮熟。

就《红楼梦》此处来说,甄宝玉可能就是贾宝玉的“吕洞宾”,是来告诉他:你的一切经历不过是黄粱一梦。是因为我给了你这个“枕头”(宝玉),你才会有这样的梦的。

这不也是在间接告诉读者:是因为真宝玉把“宝玉”给了贾宝玉,所以贾宝玉才会有这一系列的奇遇。

这就很符合作者的设定了,即贾宝玉根本是甄宝玉(作者)根据自身经历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而所有的真相其实都在“甄宝玉”身上。

所以,在《红楼梦》第七十一回中,脂砚斋通过批语点出了这一点。

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庚辰双行夹批:好,一提甄家。盖真事将显,假事将尽。】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还有粤海将军邬家一架玻璃的还罢了。”

看官到了这里应该惊醒了!什么是“真事将显,假事将尽”?什么是“满床笏”?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红楼梦》开头甄士隐的《好了歌》注解么?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这个绝非偶然。而且大家再思忖“甄士隐”之名,岂不觉得作者就是借此隐去了自己的真实情况吗?况且清代文字狱如此酷烈,倘若直接将作者名字标出,作者能不遇害?所以,小编认为,曹雪芹有可能也是一个笔名。不过小编并不认可什么明亡之类的寄托。

欲知更多《红楼梦》详情,欢迎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贾宝玉和甄宝玉是曹雪芹笔下的互为影子般的人物。

当你看小说里贾宝玉的一切行径,看到他不愿意参与功名利禄的争夺,不愿意与世俗为伍,只想跟姐姐妹妹们一起玩耍,一起吟诗作赋时,你或许会说这只不过是小说中虚构出来的人物,在当时的那个社会这样的人不就是“傻子”一般的存在吗?可能就因为此,曹雪芹写了“甄宝玉”,告诉你,假语村言中也透露着真实,宝玉在现实中确有其人,他不愿意与世俗苟同,不愿意醉心官场,他只是想活成他自己。

贾宝玉和甄宝玉的关系就如同你我世俗中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我们可能有着自己的梦想追求可是碍于现实,往往选择妥协。衷心地希望有一天,我们有底气也有能力,活成梦想中的自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延安协商还款律师函模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延安协商还款律师函模板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版权声明:发布的文章由本站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地址:http://www.jsckw.org.cn/
阅读:14次

我要留言

  

分类栏目